去年6月1日,中韩两国在首尔共同签署了中韩自贸协定(FTA),两国经贸合作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鲁韩经贸合作带来了新契机。抢抓中韩自贸区的先机,成为山东政府部门及当地企业的重要任务。
山东与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距离韩国最近的省份。近几年,韩国是山东第二大外资来源地、第二大贸易伙伴。韩国在山东的实际投资约占韩国对中国投资的1/4,近5000家韩资企业在山东生产经营、落地生根,三星、现代汽车、SK、LG、乐天、斗山、现代重工等前30位的韩国大企业都已在山东投资。
山东是韩国企业进入中国内地的重要门户,不仅距离最近,而且空中航线、海上航线、陆海联运通道密布,交通十分便利。济南、青岛、烟台、威海4个国际机场每周往返韩国的航班有260个,山东沿海港口直通韩国的海上客货班轮每周有24次。此外,山东先后开通了日照、青岛、烟台等6条陆海联运汽车运输通道。
据介绍,通过山东这个枢纽,韩国企业向西可以横跨中国中西部走向中东欧、蒙古国,向北可以进入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东北三省及俄罗斯,向南可以通向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物流条件,使山东在中韩自贸区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
自中韩自贸区谈判启动以来,山东省提出了建设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构想。威海-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写入中韩自贸协定,在贸易、投资、产业、服务等领域先行试验合作项目,这在中国已签署的10多个自贸协定中尚属首次;中韩(烟台)产业园成为中韩两国双边机制重点推动的合作共建园区,纳入中韩自贸协定框架,这是山东省深入对接国家自贸区战略,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重要成果。为此,山东省政府已经建立了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联席会议制度。
与此同时,中韩自贸协定使两国大幅削减关税,打破贸易壁垒,促进双方货物贸易规模再上新台阶。山东省将充分用好自贸政策和济南韩国商品博览会等相关平台,提升双方贸易水平,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把鲁韩贸易额增加到500亿美元水平,真正实现双方市场的深度融合。
不仅如此,中韩FTA框架下的鲁韩经贸还有利于构建协作共生的产业体系,金融、投资、电子商务、经济合作等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韩国成为与中国、美国、欧盟三大经济体同时签署自贸协定的首个经合组织国家,为山东企业扩大对韩国投资、借助韩国进军欧美国际市场也将带来新契机;有助于加快改善山东营商环境,加速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