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韩自贸区的加快建设,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举措的推出,威韩贸易和投资合作有望驶入快车道,双方将由竞争博弈迈入合作共赢时代。中韩自贸区将给威海带来哪些新机遇?如何充分利用新机遇谋发展?
机遇一:
进入威韩共赢时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向国际标准看齐。
■中韩自贸区建成后,预计对中国GDP增长将贡献1-2个百分点,中韩之间将形成一个GDP高达11万亿美元的共同市场;
■面对未来中韩合作的新形势、新机遇,我市必须加快构建更加开放、透明、法治的营商环境;
■威海要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为代表的服务业双边贸易;推动威韩文化交流,为双方合作提供重要的动力和添加剂。
强化顶层设计,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随着中韩自贸区建设的推进,我市站在新的开放平台上,以中韩(威海)经济合作示范区为抓手,加强规划,完善平台,提升服务,进一步优化对韩开放环境,加快构筑中韩合作新高地。
营商环境是推动对韩开放的重要抓手。中韩自贸协定签署后,将相互取消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有预测指出,中韩自贸区一旦建成,预计对中国GDP增长将贡献1-2个百分点,而韩国GDP将增加2%-3%。届时,中韩之间所形成的将是一个GDP高达11万亿美元的共同市场。
作为中国对韩开放的前沿城市,一直以来,威海发挥对韩合作的区位优势,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挖掘发展新优势,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面对未来中韩合作的新形势、新机遇,我市必须加快构建更加开放、透明、法治的营商环境。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交涉室长禹泰熙曾表示,威海与韩国隔海相望,威海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韩国企业前来投资,期待威海在抢抓中韩自贸区机遇中不断优化环境,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说,中韩自贸区功能之一就是创建开放的合作平台。作为地方来说,城市开放水平的提升反映在多个方面,一是促进改革。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具备国际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二是促进发展要素聚集,成为贸易和投资活动的重要通道和聚集地。
威海作为对韩开放的窗口,多年来累积了宝贵的对韩合作经验,这些独特优势将在中韩自贸协定实施后更加凸显,但同时也面临挑战:
一方面,中韩自贸区将会增加竞争,除威海外,其他相关城市都在争取自贸区红利,地区之间的竞争,必然会增加转型升级的压力。
另一方面,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研究员张亚雄表示,从体制上来说,中国经济将更加需要经济体制改革和创新,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改革是机遇也是压力,会倒逼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威海同韩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通,中韩自贸区建设,威海理当率先垂范,先行先试。
财政部关税司司长王伟表示:要将发展自贸区的国家战略与本地区发展规划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提高配套服务水平,打造中韩经贸主干道的“升级版”,中韩自贸区谈判成果必将早日惠及威海。
威海拥有国家最早批准设立的出口加工区以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具备良好的硬件基础和政策环境,应在深入分析中韩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出口与进口并重,发掘产业潜力,释放市场空间,推动实现互利共赢的良性发展。还有专家表示,威海要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为代表的服务业双边贸易;推动威韩文化交流,为双方合作提供重要的动力和添加剂。
当前,威海已着手实施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的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
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的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
通过加快载体建设,把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放在全市总体发展中进行谋划布局,以东部滨海新城、威海南海新区、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为重点,完善产业布局、产业规划,优化土地资源,按照绿色生态、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海洋开发及高端装备等领域实施全方位合作。
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方面,在中韩双边检验检疫和海关合作机制下,积极争取在威海试点与韩国相关部门开展进出口贸易、食品安全及相关领域、电子口岸等方面的互信认证和数据共享,在口岸部门之间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探索建立东北亚地区标准及法规共享平台,加强与韩国的技术标准对接。加快旅游产业融合,共建中韩旅游圈。威海策划推出“威韩连线”旅游产品,将威海与胶东半岛和韩国重点城市旅游资源捆绑整合,努力把威海打造成为国内游客赴韩旅游的桥头堡和韩国游客来华旅游的第一站。
威海行动:建设5个韩国食品日用品展示交易中心
威海作为我国距离韩国最近的城市,凭借与韩国合作的良好基础,积极行动,加快推进中韩(威海)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
主动参与中韩自贸区谈判
2012年,威海承办了中韩自贸区第三轮谈判,举办中韩自贸区推动地方经济合作座谈会;2013年6月,承办了中日韩自贸区研讨会。不仅如此,威海还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中韩(威海)经济合作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威海对韩经济合作的整体水平。据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份,我市与商务部国际司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并正式派员参加中韩自贸区谈判,成为中韩双方唯一的地方城市代表。在谈判中,我市为中方代表团提供了威海市对韩出口的优势产品及对韩出口实例等基础资料,为我方代表团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强化载体支撑
我市出台《关于建设韩国食品日用品交易集散中心的实施意见》,规划建设了经区韩乐坊韩国商品交易中心、环翠区金桥国际购物广场、临港区盛文韩国新城、荣成中韩边贸城、文登长江汇泉国际商贸城5个韩国食品日用品展示交易中心,专门经营进口韩国食品、韩国日用品。目前,韩乐坊已引进经销商47家。经区管委与韩国京畿都市公社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东部滨海新城开发方面开展合作。临港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为核心,规划建设中韩机电装备产业园和中韩现代物流产业园。
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作为全国首个试点口岸,我市率先开通了威海至仁川中韩陆海联运通道,在全省已开通的6个口岸通道中,威海占3个(威海、龙眼、石岛)。同时,我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大通关”建设促进外经贸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行口岸签证应急服务,实现全天候证件办理;实施出入境证件自助化办理、无纸化审批,推进电子护照普及应用,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今年1至9月份,全市对韩进出口额达38亿美元。
扩大交流合作领域
我市与仁川市签署了《经济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起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8月12日,韩国仁川亚运会火炬在我市传递,这是亚运历史上主办国首次在境外传递火炬,威海是此次火炬传递的唯一中国城市。亚运会期间,我市在仁川赛场搭建威海馆,以此为载体向韩国企业和民众全方位展示我市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和投资环境。
拓宽经贸往来渠道
今年上半年,我市举办了首届中韩(威海)品尚生活博览会,接待各类批发商2000余批次、各类零售商4.5万人次,每家参展企业日均零售额均过万元。同时,我市还举办了中韩(威海)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交流会,现场交易及意向成交额3.42亿元;签约重点文化项目17个,涉及数字出版、影视、教育、旅游等领域,签约金额18.5亿元……一项项扎实有力的举措筑起威韩合作的新平台。
机遇二:
中韩货币直接交易搭起商贸新“金桥”
中韩银行间韩元对人民币直接交易于12月1日上午9时在韩国外换银行总行正式启动。韩国政府计划以直接交易为开头,将在中韩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重从目前的1.2%提高至20%。
此举对于拥有众多韩国投资企业和开展对韩贸易的威海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政策利好。威海对韩贸易企业应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呢?
■政策利好 进口企业节省1%成本
“中韩货币直接交易对于我们这些进口企业来说好处非常大。”12月1日,山东新大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本昌表示。
以经营韩国日化用品起家的新大东,每个月都有30个左右集装箱的货物从韩国运到威海,交易额很大。每次新大东给韩国客商付款时,按照外汇规定,需要先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然后再通过香港等地的外汇市场将美元换成韩元,才能完成付款。这样一来,不仅手续繁琐,而且两次兑换所产生的费用,也增加了企业成本。
以新大东刚从韩国进口的一批价值42万美元的洗手液为例,如果按照人民币兑换成美元,美元兑换成韩元的程序来进行的话,新大东需要多支付4千美元才能完成此次进口交易。
“这4千美元,主要用来支付银行收取的汇率差价和手续费,还有韩国客商为了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多报的商品价格,这几项加起来差不多能占到总金额的1%。”刘本昌解释说,一旦和韩国客商用人民币直接结算,他的公司每年进口额约为500万美元,将会至少节省5万美元的资金。
刘本昌告诉记者,下周他将启程去韩国,与韩国客户签订新一年的合同,届时他将采用人民币直接报单。
交易成本降低开创合作新商机
市委党校教授姜玉娟一直致力于中韩(威海)合作示范区的研究,长期关注中韩自贸区建设进展情况。姜玉娟认为,人民币和韩元直接交易对中韩两国的双边贸易有双向的积极意义,它的促进作用是长远的。
“从对两国企业的影响看,体现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与韩元直接交易,不通过第三种货币过渡,对交易双方不仅降低因美元汇率波动产生的风险,同时兑换手续费也大大降低。”姜玉娟说,特别是威海对韩国的出口企业大多数都属于中小型出口企业,此项交易成本的降低对这些微利企业有着极大的影响。这将有利于推进威海与韩国的经贸、投资、旅游等业务的开展。
韩国政府计划以直接交易为开头,将在中韩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重从目前的1.2%提高至20%。姜玉娟认为,若在中韩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重进一步提高,与韩企进行交易的中国内陆地区企业将增多,韩国对华贸易额也有望随之增加;威海在对韩贸易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威海企业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到对韩贸易中,在中韩两国间寻找更广阔的领域和更多的商业合作机会。
根据前期调研,姜玉娟建议,威韩应在农产品、电子信息、旅游娱乐、医疗美容、文化产业以及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进行广泛合作,不断开辟威海和韩国合作的新征程。
■相关链接
驻威韩国银行可办理中韩货币直接交易业务
据韩联社报道,为活跃韩元对人民币交易,韩国政府认为对华贸易企业和银行的作用尤为重要。韩国企划财政部方面表示,目前韩元和美元流动性充沛,因此初期韩元对人民币直接交易量并不乐观。开设韩元对人民币直接交易市场只是为活跃人民币交易创造初期环境,促进人民币贸易结算才是最终目的。
指定的银行间外汇市场韩元对人民币直接交易的12家银行
据了解,韩国新韩银行、友利银行、企业银行、产业银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外换银行,以及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汇丰银行的韩国分行等银行被指定为银行间外汇市场韩元对人民币直接交易做市商。上述12家银行作为做市商,将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提供买、卖双向报价,引导交易价格,提升市场流动性,促进韩元与人民币跨行直接交易。
据中国人民银行跨境办主任曲平介绍,韩国启动银行间韩元对人民币直接交易后,将在韩国形成人民币对韩元直接汇率,较之之前通过美元套算的间接汇率更加优惠,并可以通过韩国银行间的12家做市商影响到境内人民币对韩元的汇率报价,大大节省中韩企业本币结算的外汇交易成本。
在威海,伴随着885家韩资企业的入驻,韩国银行也随之而来,友利银行威海分行就是典型,可以提供中韩货币直接交易结算业务。
作为一家韩资银行,友利银行威海分行开业以来,中韩货币直接交易结算业务不断增多。今年1至3季度,人民币与韩币兑换结算量达到了3000多万人民币,客户中既有对韩贸易企业,也有出国旅游的游客和留学生。